当前位置: 正规的官方赚钱app >> 攀大要闻 >> 正文
攀大要闻
【喜迎校庆·学院特辑】通管达理 经世济民
——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与发展纪实
2023-11-01      经济与管理学院            点击数:

抚今追昔,薪火相传。1985年攀枝花大学创设政经系开始,到1988年设立管理工程系,1994年设立财经系,1999年设立经济管理系,再到2004年正式组建经济管理学院,岁月流转,几经变迁。38年来一代代经管人风雨兼程,以初心践行使命,以奋斗书写荣光,开拓出一条38年奋进之路、创新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从1个专科专业,44名学生发展成为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个本科专业,1520名在校生的学院。三十八载弦歌不辍,三十八载春华秋实,经管人胸怀“国之大者”,书写教育担当,建院以来,已累计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1.5万毕业生,为川西南、滇西北经管人才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正规的官方赚钱app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学院党建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书写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

在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创新最前沿、疫情防控第一线、服务社会大舞台,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2016年以来,正规的官方赚钱app6次考评定级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2016年6月获评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1月入选“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所有党支部连续6年分类定级为“先进”。学院6次目标绩效考核为“优秀”;班子5次年度考核为“优秀”;2016年、2020年分团委获评“攀枝花市五四红旗团委”。

2016年获评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获评新时代四川省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标杆院系培育单位

二、坚持内涵发展向上突破的学科专业建设

持续推动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学院目前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管理与应用7个本科专业,其中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1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会计学、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专业上榜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进入全国前50%。

2021年,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批,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提升;2023年,Mpacc正式开展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工商管理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Ⅲ类学科。统筹推进工商管理、资产评估和国际商务三个硕士学位点建设与申报工作,为学校新增硕士点创造了条件。

三、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秉承“通管达理、经世济民”的办院理念,坚持培养扎根基层心怀家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三线精神深度融入育人体系。建院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肯吃苦、能扎根”的应用型经管人才15000余人,其中85%以上的学生选择投身西部、扎根基层、主动服务民族地区和艰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毕业生把家国情怀融入实际行动,得到各界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突出学生为本,抓牢质量核心。以多样化、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实力。成功打造博思讲堂、经典阅读、三类导师、“4+”金课等学院特色品牌,积极开展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体竞赛等,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五年,经管类专业学生发表论文80余篇,获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励100余项1000余人次,获“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及以上奖励20余项,立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0余项。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就业满意度达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高。

四、坚持产教融合保障质量的新文科教学体系打造

坚持开展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新文科高质量教学。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政产学研用投”的教育平台,加大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一批本科特色示范课程、国际化课程、精品教材、优秀案例库和优质在线开放教学资料,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和成果推广,努力为学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环境。学院现有省级一流课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2项,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积极构建新文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推动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的生动氛围。建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校级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校级9门。近五年立项思政研究项目21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公开发表论文42篇。培育建设“经”心育人辅导员工作室和“自律同行”网络思政工作室。

坚持纵深开展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筹建产业学院,与攀钢集团、钢城集团、四川银行、交通银行、华西证券、成都新希望、金蝶、用友等4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元的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个,产教融合基地20余个。

五、坚持师德为先善业图强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81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其中高级职称56人,占69.1%;博士38人,占46.9%;硕士生导师29人,占35.8%,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科背景的师资31人,占38.3%。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名师等10余人。学院聘请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天府万人计划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已建设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示范团队1个。学院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2人,外籍教师2人,部分教师在海外学校承担了研究生培养任务。学院还与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活动和游学项目,已与泰国商会大学开展了工商管理国际留学生教育项目,与法国YSCHOOLS高等精英教育联盟就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进行了前期论证。目前,学院已成为四川南向发展和南亚东南亚企业比较研究的重要平台,并成为攀西地区工商管理学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窗口。

六、坚持服务地方支撑发展的有组织科研

学院长期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入研究新发展阶段国家、四川及攀西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国家级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和四川省五区协同共兴为契机,围绕大数据会计、中小企业管理、钒钛资源战略管理以及康养旅游管理等主题开展研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学院经、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提升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能力,探索新型跨学科研究中心运作机制,形成特色领域科研的前沿阵地。目前,学院独立建设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社科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四川省社科联重点实验室“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与决策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有四川钒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社科联)、“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攀枝花市)等5个重要学术平台,紧密围绕攀西经济区矿产资源、康养资源、生物资源,形成了资源创新开发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53项,横向项目65项,总经费1400多万元,省部级获奖16项,市厅级获奖50余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和产业规划100余部,研究人员撰写的多份调研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家、省市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有效提升了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将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朝着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经济与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地、教学研究中心、新型智库和巴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阵地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办好“自律自觉自强,大德大爱大师,阳光健康美丽”的应用型一流大学贡献经管智慧与力量。

(编辑/郑洪艳;审核/杨勇攀 方青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